关于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(稻、大豆、棉花)及第五次(玉米)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
国品审办〔2020〕9号
根据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》,现将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(稻、大豆、棉花)及第五次(玉米)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稻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品种予以公示,公示期为30日(自2020年7月23日至2020年8月21日)。其中品种试验、展示示范方案、各试验数据及汇总结果等信息,可登录全国农技推广网(https://www.natesc.org.cn/)行业体系“品种区试”栏目查询。公示期内,如有异议,可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,并提供书面说明材料,包括异议内容、异议人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及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,异议单位书面说明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。
联系人: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张笑晴 侯起岭
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616
联系电话:010-59194189
传真:010-59194512
邮编:100125
附件: 1.初审通过品种目录
2.初审通过品种简介
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
2020年7月23日
646
品种名称:大平原118
申 请 者: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
育 种 者: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
品种来源:S9112×S3991
特征特性: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7.6天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.1天。幼苗叶鞘紫色,叶片绿色,叶缘紫色,花药紫色,颖壳绿色。株型半紧凑,株高289厘米,穗位高110厘米,成株叶片数21片。果穗筒形,穗长21.4厘米,穗行数14~18行,穗轴红色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,百粒重36.9克。接种鉴定,中抗茎腐病、穗腐病、丝黑穗病,感大斑病、灰斑病,籽粒容重768克/升,粗蛋白含量9.14%,粗脂肪含量3.8%,粗淀粉含量76.58%,赖氨酸含量0.30%。
产量表现:2017-2018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767.3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.38%。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786.9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.81%。
栽培技术要点: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,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,每亩种植密度4000~4500株;测土配方,施足底肥,加施锌肥,一般亩施玉米专用肥50~70千克,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根据地力和玉米长势亩追施20~30千克氮肥;及时定苗,及时中耕除草,抗旱防涝;注意防治大斑病、灰斑病,注意防治灰飞虱和玉米螟等病虫害;籽粒乳线消失、黑色层形成时,及时收获。
初审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初审。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的吉林省四平市、松原市、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,辽源市、白城市、吉林市部分地区、通化市南部,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、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,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,山西省忻州市、晋中市、太原市、阳泉市、长治市、晋城市、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,河北省张家口市、承德市、秦皇岛市、唐山市、廊坊市、保定市北部、沧州市北部春播区,北京市春播区,天津市春播区种植。
701
品种名称:大平原113
申 请 者: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
育 种 者: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
品种来源:安系206×A11
特征特性: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.2天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.3天。幼苗叶鞘紫色,叶片绿色,叶缘绿色,花药紫色,颖壳绿色。株型半紧凑,株高256厘米,穗位高96厘米,成株叶片数19片。果穗长锥形,穗长19.6厘米,穗行数14~16行,穗轴红色,籽粒黄色、马齿,百粒重32.9克。接种鉴定,感茎腐病、小斑病、南方锈病,高感穗腐病、弯孢叶斑病、瘤黑粉病。籽粒容重756克/升,粗蛋白含量80.4%,粗脂肪含量3.8%,粗淀粉含量77.62%,赖氨酸含量0.27%。
产量表现:2017-2018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637.1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.73%。2018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50.1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.36%。
栽培技术要点: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,要求中上等肥力土壤,排灌方便; 每亩种植密度4000~4500株,播种前施足底肥(土杂肥或复合肥),5~6片叶时第一次追肥,大喇叭口期第二次追肥,两次追肥总量(尿素)约35~40千克;
初审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初审。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省、山东省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、陕西省关中灌区、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、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、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、湖北省襄阳地区种植。
702
品种名称:郑单7153
申 请 者: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
育 种 者: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
品种来源:郑1121×郑641
特征特性: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.2天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.4天。幼苗叶鞘紫色,叶片绿色,叶缘绿色,花药黄色,颖壳绿色。株型紧凑,株高258厘米,穗位高105厘米,成株叶片数20片。果穗筒形,穗长18.5厘米,穗行数14~18行,穗粗4.8厘米,穗轴白色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,百粒重35.8克。接种鉴定,中抗小斑病,感茎腐病、弯孢叶斑病,高感穗腐病、瘤黑粉病、南方锈病。籽粒容重744克/升,粗蛋白含量11.02%,粗脂肪含量4.07%,粗淀粉含量72.13%,赖氨酸含量0.30%。
产量表现:2017-2018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646.3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.19%。2018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58.3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.70%。
栽培技术要点: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,要求中上等肥力土壤,排灌方便,每亩种植密度4000~4500株,播种前施足底肥(土杂肥或复合肥),5~6片叶时第一次追肥,大喇叭口期第二次追肥,两次追肥总量(尿素)约35~40千克;
初审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初审。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省、山东省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、陕西省关中灌区、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、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、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、湖北省襄阳地区种植。